人民币创投基金的募集,很大一部分通过金融机构的资管产品来实现。《资管新规》原本旨在去除杠杆,防控金融风险。其在消灭过度杠杆的同时,也很大程度上卡住了中国创投业的募资渠道。 雪上加霜的是,创投税收这把剑,又悬在VC头上数月之久,直至国务院出面澄清才得以化解。在VC们昼夜难安的日子里,税负提高的传闻,也影响了出资人的积极性。 人民币LP群体尚不成熟 中国LP群体不成熟,是募资难的一大内因。 美国创投界的资金,90%以上来源于机构投资人,其中基金会、养老基金、大学捐赠计划、母基金四类机构贡献了2/3。美国创投业的发展,已有上百年历史,国民财富的持续积累更长达两三个世纪,民间的财富观念非常成熟。因此,美国VC的资金供给,成熟又稳定。 较之美国,中国人当今的持续财富积累,仅有四十年。国内LP群体弱小,不成气候,其致命的瑕疵,在于缺少机构投资人(Institutional LP)。虽有各地政府引导基金,也有金融机构投资人、若干股权母基金,但我国创投资金来源,主要依赖个人投资者。然而个人投资者的实力和意愿有限,出资少则上百万元,多则数千万,大多出资百万元级别,被称作“散户”。 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管理成本问题,创投机构一般并不直接面对散户出资人,由此催生出大量的第三方募资机构,诺亚、钜派、宜信、恒天等众多第三方机构由此崛起。 第三方募资机构,俗称“三方机构”,是人民币基金管理人和散户出资人之间的桥梁。在长时间里面,成为中国业界,一支独特的风景线。 除了一级股权之外,三方机构还帮助固定收益基金、二级市场股权基金、房地产基金等众多种类资产管理人募集资金。 和机构LP不同,三方机构的业务是销售驱动的, 规模大、名头响、利润高的产品,更受散户出资人的欢迎。。蛮荒时代,募资较量的似乎不仅是实力,VC们谁吹的牛皮大,谁开的条件好,谁就更能募到钱。 然而,承诺易,履约难,短平快的好项目毕竟数量有限。由于机会成本高,散户投资者要求快速回本,因此人民币基金的期限往往只有五到七年。如此有限的时间,不足以完成正常的项目退出。很多创投机构,包括多数头部机构,其人民币基金的现金回报,多不尽人意,透支了创投行业的信用。 (责任编辑:admin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