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说前期的爆发式成长是 Keep 作为一款明星产品的阶段性成功;在那之后,作为一家公司的 Keep 需要找到更长远和值得被验证的战略和故事。 紧随着硬件产品智能跑步机的发布,和第一家线下店 Keepland 的开业,久未资本市场上有动静的 Keep 在 2018 年 7 月发布了 D 轮 1.27 亿美金的融资消息。 距离上一次 Keep 宣布腾讯入局的 C+轮融资已经过了两年。从 2015 年到 2016 年,当时的明星创业公司凭借 Keep 这一款产品,一年就拿下了五轮融资,用户数量暴涨到了 5000 万。 不过在那之后,这家公司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。如果说前期的爆发式成长是 Keep 作为一款明星产品的阶段性成功;在那之后,作为一家公司的 Keep 需要找到更长远和值得被验证的战略和故事。 过去两年,蛰伏的 Keep 经历了小心翼翼的尝试和调整。最终在 2018 年推出了新产品。先是年初第一家线下健身房 Keepland 开业,3 月份 Keep 又发布推出了以跑步机为代表的 KeepKit 硬件,开始迈出将线上流量和社区品牌价值盘活的重要一步。 Keep CTO 彭跃辉说,过去一段时间,公司经历了一次重要的战略转型,最终决定把业务场景从 app 继续拓展到线下和硬件领域,最终将线上、线下和硬件产生的数据串联起来,通过科技手段让用户获得更好的运动效果。Keep 对自己的定位也变成了一家运动科技公司。 一定程度上,这代表着用三年时间完成运动品牌认知后,Keep 在下一个阶段必须花力气讲好的故事。 Keep 的又一个起跳点D 轮 1.27 亿美金融资后,Keep 即将上下的是 AI 虚拟教练的解决方案,即在线上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饮食、健身计划。 Keep 内部在很早之前就开始思考这一方面的布局,也做了很多团队和技术上的准备。直到最近,Keep 用户数增长到了 1.4 亿,也通过陆续推出的硬件产品和线下店积累了更多用户数据,才给了 Keep 将这些价值继续输出的空间, 「一方面,Keep 一直在思考让用户运动效果达到更好的方式,让用户享受到稀缺的优秀教练资源是这种思路的延伸;另一方面,也和商业化有一定关系。」彭跃辉表示。 以北京市场为例,传统线下教练带一个用户的单位时间产生的价值是 300-500 元,而如果用机器或者算法做「线上私人教练」,单位时间产生的价值将不止是成倍增长的量级。很明显,如果打磨的足够智能,付费的线上定制教练有成为商业模式补充的潜力。不过 Keep 对这项服务的输出形式还在酝酿中,「我们计划整合到一些业务场景或者后续推出的硬件产品里面,结合具体功能推出付费产品。」彭跃辉说。至于定价,可能会在几十元到一两百元不等。 马上要上线的虚拟教练服务只是第一步。这家想把自己定位在运动科技品牌的公司,在 AI 领域的具体规划主要集中在两方面:一是基于传感器或摄像头探索运动和 AI 的结合,给用户的运动轨迹进行打分并进行实时反馈;二是基于在 Keep 应用及智能硬件内采集的海量数据,给用户做个性化的运动指导。目标都是为了提升用户运动体验和对运动需求的精准度。 彭跃辉认为,数据和技术能力很大程度上会成为 Keep 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优势。不过,技术带来的效率提升发生在最底层。和它互为支撑的还有巨大的用户量、源源不断的 UGC 内容、从线上到线下的场景和不断推出的运动硬件产品。 看上去,Keep 已经搭建了一个完备的商业生态,但接下来,它也正式开启了一种多线作战的模式。 Keep CEO、创始人王宁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,KeepKit 和 Keepland 基本是同一时间开始布局的,分别代表了 Keep 目前看重的两个线下的流量导流场景:家庭和城市。而无论是线下健身空间,还是硬件,都是 Keep 没有尝试过的形态和业务。 对于线下空间 Keepland,Keep 的玩法延伸了线上课程的一部分方法,用户运动后包括燃脂时间、心率变化等训练数据会传回线上。Keep 表示,到今年底,会在北京至少开设十家 Keepland 线下店,并且会在未来的经营中考虑合营。 而几个月前发布的第一款硬件产品Keep 跑步机也沿用了运动数据上传云端的思路。彭跃辉透露,定价 1999 的跑步机自发售以来的销售量在万台以上,并且很快会推出带有运动科技基因的手表、手环等产品。 从前单一的业务被快速打开,公司层面难免承受组织结构变化带来的压力。彭跃辉也表示,在过去一段时间里,包括人员招聘速度、组织结构也还在经历变化和调整。但这种磨合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已经被渐渐捋顺,彭跃辉用硬件团队的融入举例子:「我们整体的工作方式还是比较互联网化的,做硬件的团队和做软件的团队之间协作是很好的。」根据他透露,第一款跑步机产品在京东上的销量在同品类内可以排到前三。 (责任编辑:admin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