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此同时,整个国内调味料市场处于消费升级刚刚开始的阶段,国外有优秀的食品公司如卡夫、亨氏等,但国内没有。可以预料未来10年,会有很多类似亨氏的公司出现。市场空间大、购买力强、利润高,饭爷定位高端、健康,更好的味道、更好的食材、更好的讲究方式,与传统调料产品形成差异化。 饭爷销售火爆之下,对其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。有人说“好吃、讲究”、“美食的创造者”;也有人说“这和老干妈差不多啊”。林依轮的回答非常耿直:“大家都是做辣酱的,又不是甜面酱。调众口是件非常难的事情,每个品牌都有自己调性和市场空间,我只想做点好吃的。” 不难发现,自从饭爷售价39元一瓶的辣酱出现后,如今三四十块“匠心打造的辣酱”淘宝京东随处可见。竞争的局面打开了。一天一瓶太多,三天一瓶就好。林依轮心里打起了小算盘:9九千家,3天一瓶,一年近5千万的销售。 辣酱只是一个开始,饭爷还将研究酱油、醋、调味盐等,延伸到更多差异化、精品化调味品的大品类市场。“我就想做中国老百姓餐桌上的亨氏。”谈起未来,林依轮满脸都是自信。 要讲究,不将就 “未来的生活方式啊,是舒服的、开心的、讲究的。” “生活不能将就,要讲究。再没经济来源,都要对自己好一点。方便面都要吃出仪式感,放小奶锅里,用水焯后再用新水煮,一半用自带的料,一半自己调。有钱可以加个蛋,这就是生活态度。饭爷不光打造好产品,还要推崇自己的生活方式。” 前段时间林依轮和江南春有过一次深入的交谈。他从消费者调研报告中发现,到2019年,中产阶级人群将会达到两亿五千万至两亿八千万。中产阶级消费已经不是一个小众了,饭爷可能是在做一个大众的生意。
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下,品质和个性化成为消费的关键词。食品的品类升级,必须依靠原材料,饭爷辣酱的“讲究”主要体现在食材上。对食物要求严格的林依轮选用特级辣椒、特级豆瓣。连杏鲍菇只用前半段,也就是最好的那一段食材;添加油选择了世界上最昂贵的三种食材之一:松露油;每瓶酱的生产工序都需要两天多的时间,不断地熬、煮、泡、再熬、再煮、再泡,让各种食材原料的味道较完美的混合在一起。“我们时常说的匠心,并不是单纯熬的时间,而是各个环节下来后达到的预期效果。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态度,你的观念不一定能影响他们,但美食一定可以。大家对于美好的东西都是有追求、有要求的。 “不时不食”,每个季节林依轮都会有自己期盼的东西:六七月要吃松茸,八九月要吃鸡米头,到年底最后这批大闸蟹出来一定要吃。大闸蟹不是刚上市就要去吃,那时连汤带,我们连吃四五只还想吃,不是因为好吃,而是因为我们没吃到最好的味道。真正好吃的蟹肉,那种丰满结实的口感,吃一口就很满足,不会再想其他的。 当问林依轮最擅长做什么菜,他毫不停顿地回答“家常菜”。脑子里立即闪现一串菜名麻婆豆腐、鱼香肉丝、醋溜白菜、红烧茄子、大盘鸡、红烧排骨、炖牛肉...但听完随后的讲述,才明白,他说的是家的味道。 家常菜是一种手艺的传承,是亲情和爱的传递。餐厅吃的是食材,而家常菜里经常充满爱的味道,是亲人用最真实的食物做出最真实的美味。好比妈妈在市场翻来翻去才挑到最好的一块肉;赶早市买的鲜蔬还要掐头去尾,只留最好的部分炒。最好吃的菜,是我们最想找回的味道。 不是酱,是生活 饭爷最近有2个较大的动作:一是正式更名为“饭爷食品科技(北京)有限公司”;二是联手故宫,开始在故宫卖辣酱。消费者在变,消费模式也在变,当技术门槛越来越低,后期更需要强化品牌和文化理念。
中国五千年的饮食文化非常有内涵,食物讲究,酱也一样。最早的辣酱不是辣椒的酱,而是花椒的酱。“把传统食物通过当代技术传承下去”,林依轮解释,“饭爷的第一款辣酱也是有历史的,不是凭空问世。很多传统的配方失传了,我们凭着想象和多次试验把它找回来,加了很多当代的元素,这也算是一种文化传承保护。” 他清清嗓子:“以上,是中国调味品协会常务理事林依轮所说。” 算上林依轮,目前饭爷的研发人员有12名,主要进行工业研发和视频研发后的工业化改进。 (责任编辑:admin) |